党员护士为贫困孩子点亮求学路
在党旗的引领下,一抹抹纯洁的白衣身影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许多人在各自的轨道上为梦想奔忙,却鲜少留意那些藏匿在角落里的渴求。才让卓玛,作为青海省藏医院脾胃科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护士,她胸前的党徽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,更是镌刻在心底的责任——就像党旗永远向着人民的方向舒展,她的目光也始终追随者那些需要温暖的角落。一次偶然的病房闲谈,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眼神成为她心头的牵挂,而党支部“为群众办实事”的号召,则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她从白衣天使到助学筑梦人的践行之路。
初心萌芽:病房里播下的牵挂
2023年10月,才让卓玛在与患者闲聊时,第一次听闻了大山深处的困境——那里有孩子因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,有孩子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打工漂泊,连一支完整的铅笔都显得奢侈。“知识才能改变命运。”这个念头如星火般在她心中燃起。她想起自己儿时对书本的渴望,于是联系当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,从当地贫困生名单中选出10名成绩优异的孩子。当月工资到账后,她买了100本笔记本、10盒彩笔,又整理出50件干净衣物,第一次独自踏上了颠簸的山路。
当孩子们接过文具时,眼角的笑意里裹着惊喜与不安。这个场景让她想起了南丁格尔誓言,也想起了入党时的承诺:护士治愈身体,党员更应疗愈心灵。在简陋的捐赠仪式上,她握着孩子们粗糙的小手说:“只要我还在工作,就会一直陪着你们。”
聚沙成塔:从独自点灯到星河璀璨
随着资助名单越记越长,她很快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微薄。2024年,她辗转联系到苏州“成长之树”公益助学中心。为了让20名孩子纳入资助系统,她利用假期时间与上海总部的负责团队翻山越岭:有时一天徒步几十里,饿了就向村民讨些开水泡方便面,直到挨家挨户确认完所有家庭的情况。泥泞的山路在鞋上结了层硬壳,她却笑着说:“这才是土地的温度。”这份执着打动了公益团队。2023年,“成长之树”为当地贫困学生新增50个资助名额;2024年,又增加28个。如今,98名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了持续资助——每人每年有1800元教育金,3名尖子生更获得专项基金,年资助额达15600元。从2022到2024年,发放的助学金从3万元滚雪球般增至8万元,累计达18万元。
泥土里的初心与党徽的光
三年来,她主动深入群山褶皱间核实贫困状况,用沾满泥土的鞋底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“脚下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”的嘱托。党自诞生起就将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”刻入基因,而这位身着白大褂的党员护士,正把这份基因解码为具体的行动——将关怀精准锚定最需要托举的孩童,恰如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系紧最后一粒纽扣。
每年,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。当又一个黎明来临,她背上装满文具的大包走向大山时,晨光正为她胸前的党徽镀上金边。这枚徽章投在山路上的影子,恰似一支饱蘸真情的笔,在新时代的答卷上,以“群众利益至上”为墨,用最朴实的笔画,写就了共产党人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永恒注脚。
-END-